教育部顧問室補助推動人文社會學科學術強化創新計畫

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

99學年度明代典籍研讀會1000115研讀會紀要

時間:100115(),下午兩點到四點

地點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視聽教室(勤大樓四樓)

標題:99學年中國明代研究學會明代典籍研讀會-第十一次研讀會議

導讀者:何淑宜 教授(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)

本次典籍研讀會由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,何淑宜教授擔任導讀,分析《明經世文編》中的「分界」史料:郭子章,〈播平善後事宜疏〉、〈看議播界疏〉,以及李化龍,〈播州善後事宜疏〉。何淑宜教授首先指出,明朝政府如何劃定省界,以及在劃分的過程中,什麼樣的因素會影響政府的判斷,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。而從這三篇史料中,就可以看出中央與地方政府對於省界劃分的考量為何

在萬曆中期,播州之役告一段落後,時任川湖貴總督的王象乾提出劃清播州地界的要求,但貴州巡撫郭子章上看議播界疏反對清界。他認為清界有兩大問題:第一,會引起苗人的誤解。播州多為苗人居住,在播州之役時,郭子章為了爭取水西土司安疆臣的支持,他將部分的播州土地劃分給安疆臣,因此如果強行清界的話,則會嚴重損害郭子章在苗人面前的威信力。第二,牽涉到協濟的問題,因為貴州地貧且多苗人,所以需要四川某些地區協濟糧餉,但若這些地區不納糧給貴州,貴州巡撫也無可奈何,而四川巡撫也多持不予理會的態度;在此情形下,王象乾提出清界的建議,就是要將一些川、貴交接處劃給貴州,使貴州能夠獨自負擔軍餉。但是,郭子章對此舉甚為不滿,認為王象乾是幫四川卸責。另一方面,四川巡撫李化龍則贊成清界,他在播州善後事宜疏〉中,提出播州可分設南、北兩府,分屬四川、貴州兩省。何淑宜教授指出,值得注意的是,李化龍也承認,播州的疆界會如此不清,除了苗人問題以外,移居此地的漢人在土司背後對他們大加指揮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。對此現象,何淑宜教授認為,在貴州地區的漢人移民是個值得研究的議題,究竟是哪些省份的人移居此地?這些漢人移民對當地的經濟活動有什麼樣的影響?

在綜合討論的過程中,氣氛相當熱烈。王德毅教授、林麗月教授、邱澎生教授分別提出了文章斷句上的不同看法。林麗月教授提出為何《明經世文編》在「播界」中,沒有收錄王象乾的文章?是否因為《明經世文編》的編者與王象乾的立場不同?衣若蘭教授則更進一步提出,在分界」此議題中,王象乾與其他收入《明經世文編》的文章在觀點上,有什麼不同的地方?邱澎生教授認為,播州擁有相當豐富的木材資源,而且有許多皇木場,地方政府可將木材交由商人販賣,並從中收取相當豐厚的商稅,但為何貴州與四川的地方政府都不願將播州納入自己的管轄範圍?或許可以從這個現象去討論當時國家與領土的關係。徐泓教授、濱島敦俊教授則對於在劃分省界的過程中,地方政府的經費來源感到興趣,並且認為可以再作更為深入的探討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